第十章 崔老道说书1(10 / 16)

一条,家里没个老小,不如拿一半本金留在关外开个小商号,不单卖咱的货,此地应时当令的山货皮张,该收的你也得收。等我转年过来,把老家的货给你备足了,再带着你收的山货回去卖,咱不就两头儿赚钱了?”

主意是不错,但白老台心中多有不舍,他不在乎一个人在关外吃苦受累,但是如此一来,哥儿俩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面,难叙手足之情。窦老台看出了兄弟的心思,劝道:“说实话,我也跟你没好够,眼下辛苦几年,等到攒足了本金,咱哥儿俩当个甩手掌柜,就不必撇家舍业在外奔波了。”两个人合计定了,托当地的牙侩到处找铺眼儿,最后赁下一家,位于大集东口,门面不大,前明后暗两间房,前头卖货后头住人。小买卖人能省则省,哥儿俩自己动手粉刷墙面、裱糊顶棚,又置办了栏柜、货架、账本、算盘、床铺、被褥,桌椅板凳能用的凑合用,不能用的换新的,各色货品码放整齐,再请人算定了吉日吉时,噼噼啪啪放过鞭炮,门口挑上布招,买卖就算开张了。以往讲究老例儿,说是“开张的饺子散伙的面”。开业头一天,送走了前来道贺的左邻右舍,哥儿俩提早上板,到集上买了两斤羊肉、两斤白面、四根沟葱、一坛烧刀子,在商号里包了一顿饺子,醋碟里调足了辣椒油,支上砂锅子,煮十个吃十个,这叫“一烫顶三鲜,一辣解三馋”!

在此之后,窦老台关内关外两头跑,白老台留在关外守着商号。这几年下来,白老台算盘打得滚瓜烂熟,记账盘账不在话下,里里外外一个人全包了,没见他有闲着的时候。他也没少琢磨买卖道儿,比方说卖鞋,来买鞋的人要上脚试试,就得看脚拿鞋,别怕拿大了,穿着大再换小的,如若一上来先拿小的,容易把鞋穿走了样。再有一个,卖货你要勤拾掇,早来的货靠外摆紧着卖,避免压货太久砸在手里。兄弟二人的买卖风生水起,最初只卖些鱼干虾酱、针头线脑、帽子鞋袜,后来也倒腾布匹、砖茶、生烟,逐渐地再收点皮货、山珍,货硬利就足,白花花的银子流水般往账上进。

钱是越挣越多,窦老台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有道是“钱滚钱不费难”,如今有了这么多的本金,不接着做买卖不成冤大头了?他胆子比别人大,敢想敢做,遇事豁得出去。这一年他看商号里的货底子出得差不多了,让白老台拢一拢账,把能带的钱全带上,跟着他到山里收皮货。白老台一向对兄长言听计从,将铺子关门上板,拿上所有的银票、铜钱、散碎银子,去到银号兑成整锭的元宝,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猎户不认银票,只认现钱。二人仍是货郎打扮,各自挑着担子,装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