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北大荒狼灾记(1 / 18)
一 失踪的柴火
1966年、1967年、1968年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合称“老三届”,这些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基本都当了知青,白旗是最早的那一届。那年高中毕业就闹起了“文化大革命”,他和“小地主”、陆军三个人,由于家庭成分不好,一不能进工厂,二不能参军当兵,只能响应号召,到北大荒参加生产建设兵团开荒耕地。白旗管种地不叫种地,自嘲地称为“修理地球”。
白旗在体校练过几年武术,胆大主意正,自认为名字取得不好,投降才举白旗,所以他很讨厌人直呼他的姓名,总让大伙儿叫他白胜利,说是姓白名旗字胜利,那些人却起哄说你胜利了也是白费。
白旗是小地主等人的大哥。小地主大号朱向东,是个黑不溜秋的家伙,平时又懒又馋,好勇斗狠,很讲哥们儿义气。陆军则是个近视眼,平时爱看闲书。哥们儿之间叫名字习惯往小处叫,后面加儿化音,叫成白旗儿、小地主儿、陆军儿,但是不熟的人要这么叫,他们可不答应。
相同的命运让三个人成了难兄难弟,在前往北大荒的途中拜了把子。没到北大荒之前,哥儿仨以为有田地乡村,可以春耕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半军事化的兵团还有机会打枪,想象得挺好。可到地方一看,眼泪儿差点儿掉下来,眼前的景象是“百里无人断午烟,荒原一望杳无边”,苍茫的湿沼泽地看不见尽头,又有兔子又有狼。
这里接近中苏边境,北宋时完颜阿骨打的女真部落在此渔猎为生,后金八旗也是从这里发迹,龙兴入关建立了清王朝,然后把这大片的荒野和原始森林保护了起来,打猎放牧种地都不允许,千百年来保持着古老蛮荒的状态。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屯垦戍边的兵团在这儿开荒,以师团连为单位,各有各的区域。
生产建设兵团是半军半农,白旗等人参加了简单的军事训练之后,被分在了西北方最荒凉的17号农场。说得好听是农场,实际上连间像样的房屋都没有。地上掏了几个洞打上夯土叫“地窝子”,睡觉就在这种地窝子里,编制只有一个班,每天的任务是挖渠排干沼泽。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北大荒的生产建设兵团都要装备武器,所以除了锄头、铲子之外,还配发了几支步枪和少量子弹。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最可怕的是附近还有狼出没。
白旗这个班里的人,偶尔会在荒原深处看到一两只狼。据说以前有狼群,前几年打狼运动,狼群让边防军给打绝了,剩下的狼已经很少了,即使是这样,晚上也没人敢出去。如果是白天遇上狼,就用步枪打。兵团有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