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3 / 6)
彻,都不敢下这样的决定。
于是乎最后的定论就是,杀一部分,放一部分,然而这个部分的可浮动的范围过大,以至于军中将领争持不下,这才有人引了令奕过去。令奕自身威望不高,但在令卓昏迷的眼下,他却是傅家的代表。却不料,引来的除了令奕,还有令嘉这么尊大佛。
城南军营设在在外城的城河与城墙之间,营门与城墙等高,两侧各自立着一个角楼,上面驻着弓箭手。因在战争期间,军营的气氛十分紧张,燕王府的马车距离大门十余丈外时,门口守卫就上前来团团围住了马车。出示了燕王府的标识,才得以放行。
入了军营拐过了一排营墙,便见得一片宽阔平坦的校场,站着队形齐整,神色肃杀的士卒们,正在演练着枪阵。哪怕燕王府的马车自他们面前经过,他们的目光依旧未动。
以其定力、兵器、盔甲来看,这些紫荆关的士卒们足以称精锐了。
然令嘉放下帘幕,面色沉沉,半点不见喜色。
她料想萧彻安排在居庸关的士卒绝不会比他们差多少,结果却在居庸关败的如此惨烈,怎不叫她暗暗忧虑。
不过这份忧虑且得放在后面,令嘉还未入得中军帐,远远便听见了一阵争吵声。
“用十一抽杀之法,逃战这般大罪若不能明正典刑,还拿什么打仗?”
“只杀被指认出的几百人就行了。以十一法要杀千余人,如今狄贼将至,士卒们本就紧张,在三军面前处置太多人,定会影响军心。还不如留待狄贼来后,上场杀敌,也算戴罪立功。”
“戴罪立功?他们戴的罪还不够多?他们可是逃兵,如何能用。到了沙场上,莫要兵刃都没碰上,就直接降了,届时才是真的败坏士气。你还想覆居庸后辙嘛?”
“呵,若要确保没有逃兵,那这居庸回来的一万多士卒除了老杨和廖三手下的,其余的全杀净才好,毕竟能活命的都是逃出来的。你若没有全杀的胆气,就莫拿逃兵说事。”
“本就该全杀净,岂能侥幸。若留着他们,叫其他士卒有样学样,范阳城也没必要守了,我们索性直接授首与那狄贼。”
“因时制宜,你也不知?如此紧要关头,举凡是士卒都需珍惜,连傅将军都免了他们的逃战之罪了,你们还敢空耗兵卒?”
……
令嘉站在帘帐边,若有所思地听着帐中人争论,心中品出味来。眼看着双方火气越来越大,都将要攀扯出通敌时,她终于掀开帘子,走了进去,“哪个说的私通?”
令嘉的声音来得突兀,帐中激烈得要冒火争吵声就像被泼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