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节(1 / 5)

“其实,在下并非单纯为了给周兄撑场面,”陆存中道,“周兄所规划之事,的确是对整个江宁县都大有裨益,包括我陆氏的田庄在内。只是许多人只看眼前,不看未来,鼠目寸光而已。”

既如此,那他带个头又何妨?

这绝对不是因为他要交好周自衡的缘故。

好吧,有那么一点点的因素在。

李崇义笑得更开怀了:“你们夫妻二人,一个在长安城让世家们花钱,一个在江南让这边的世家们也花钱,果真是绝配!”

康有德执着酒杯道:“关键是,还都能让人掏钱掏得心甘情愿,过后还要感谢他俩!”

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周自衡也忍俊不禁,别说,还真是。

长安城。

李世民也正在与房玄龄聊到此事:

“户部的人应该已经到了江南了吧?”

房玄龄:“算算日程,应该到了。”

李世民感慨万分:“没想到周十三郎竟然愿意将这样一看就赚钱的东西献与朝廷,之前对他的封赏还是太少了些。”

房玄龄轻咳一声:“陛下,一码归一码。周十三郎此事的确高义,但他并不是没有得到好处。若是因此而给他加官进爵,恐落人口实啊。”

那些谏官们非得参一个卖官鬻爵不可!

“房爱卿提醒得对。”李世民这才醒过神来,“的确是不能因此而行封赏一事。”

房玄龄笑道:“倒是江南道屯田的夏收应该结束了,若是这次依然有所增长,那才得要好好的论功行赏才是。”

李世民眼睛一亮,对啊,江南道的夏收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算了算日子,差不多要等最起码一个月后才能得到消息。

于是,他又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周自衡递上来的那封折子上,狐疑问道:“房卿,海运果真如此赚钱?”

周自衡给他们算了一笔账,若是玻璃能够行销海外,朝廷每年能收到多少分红。李世民看到那个数字的时候呼吸都加重了几分。而且,在折子里他还建议这样的项目可以多一点,比如丝绸、瓷器……

这封折子又引起了三省六部的一场大争议。

有人觉得此法可行,也有人觉得朝廷岂可行商事?

还有一部分人担心这是与民争利。

而伴随着这场争论浮上水面的还有一个让人隐隐心惊的问题——盐铁,可要仿照汉朝桑弘羊改制,将其收归国有?

总之,这段时间的朝堂与宰相集议上,那是相当的热闹。

“海运赚不赚钱,微臣并不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