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节(2 / 5)
楚。但是,”房玄龄道,“前隋时,隋炀帝征伐高句丽,军需粮草也是走的海运。奈何那时运河还没有疏通,长安洛阳无法通到扬州泉州等地,最终只能放弃。”
李世民与他共事多年,极有默契:“是了,走海运明显更快,自然货运更快,成本也更低,于贸易有利。”
看来的确是赚钱的。
只不过这事一时半会儿还定不下来。他想起朝堂上的纷争,忍不住伸手揉了揉自己的额角,笑骂道:“他们两夫妻,一人在长安,一人在江南,但给朕找事的能力却是不相上下的!”
时不时,就能让朝堂吵上一吵,辩上一辩。
房玄龄呵呵笑道:“这也算是本事。”
李世民忽然想起来:“悲田院这两天好像要开张了吧?”
房玄龄颔首:“钦天监已经拟好了日期,就在后日上午巳时一刻,即对外迎客。”
李世民想起自己见过的悲田院的样子,悠然道:“周十三与徐四娘,均一心为民。大唐得此二人,也是幸事。”
当赏!
于是,一轮新的赏赐又从宫中去到了布政坊的周宅,让旁人再一次体会到了天子对周家夫妻二人的恩宠。
长安城中几乎所有人都在等着悲田院开门。
到了那日的巳时一刻,升道坊的里坊大门终于对外打开了。
第160章
升道坊的门外已经有一大堆人在等候,不亚于东市和西市开市前的人群。
悲田院的开张,在一旬之前就已经发了公告,张贴在各个里坊的门口,俨然已经成为了城中近期最大的热点。
因此除了一脸愁容真正是来看病的患者之外,还有很多纯粹就是来看热闹的——如果不是要上工,估计半个长安城的人都得在这儿。
但不管是患者,还是赶着看热闹的人们,情绪都是积极而期待的。
大家都在等待,人声鼎沸。
有心急的人道:“怎么还没开?还没到巳时?”
旁人取笑他:“你这都问了最起码有五遍了,稍安勿躁罢。”
那人叹一声:“你叫我怎么不急?我这病啊都拖了小半年了,一直没见好。今日可是和东家告了假才过来的。要是上午看不上,那我这半天假就白请了。”
这人姓吴,排行第六,别人都叫他吴老六。他从正月时开始老觉得自己心绞痛,去找了个药堂子看了大夫,咬牙花钱买了一个疗程的汤方却依然没什么效果。然后,他拿不出钱来了,只能忍耐着去铺子里上工,去码头给人扛货,竟然也就这样忍过来了。
这半年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