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节(2 / 5)

来。

但是,一夜都没睡。

第二日,这份数字也被朝臣们知道了,大家也知道为什么陛下如此激动了。江南道两季的数字加起来,贞观二年一整年的收成已经超过了所有的屯,一跃成为了榜首!甚至,将第二名甩出了不少。

魏徵听着这些耳边的数字,十分唏嘘。当时他去江宁县考察时的情形历历在目,而那个年轻人在离开长安的时候,说他会给大唐再造一个天下粮仓!

多少人笑话他是年轻气盛,可现在,他真的做到了!

有了这些入仓的粮食,即使再发生点什么天灾人祸,朝廷也会有底气很多。

当然了,自然也有一些酸言酸语,就比如——

“两季加一起的那肯定多,要是关中能种两季,那肯定会比江南还多。”

“而且一年种两季,农人们忙得过来吗?”

好在,在绝对的事实优势之下,这些酸言酸语就像是泡沫一般,很快就在烈日下消散,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司农寺立下了大功劳,成为了朝中众人的共识。

原本司农寺这个冷灶,现在也被炒热了,司农寺卿崔善为这几日走路都是飘着的。

而关于司农寺的改制也被提上了日程。

在武德九年,李世民刚登基的时候,就着手让中书省对各个部门各个机构进行调研和问询,因此做出了不少的改革。太医院的改革就由此而起。但其实,司农寺当时也上疏了,而且还通过了,只是碍于时间和人手都不够,进度并不快,至今仍然停留在了人才甄选的阶段。

可如今,大家觉得时间也差不多了,该轮到司农寺了。

李世民对李承乾与魏徵道:“待周十三这次回来,这事儿就交给他了。”

魏徵笑道:“陛下切勿绕过崔公给他下旨,否则便是在给他树敌了。”

李世民哈哈一笑,不以为意的挥挥手:“周十三这小子向来八面玲珑,这样的事情于他不过是小事一桩罢了。看看崔善为现在还不遗余力的想要把他调回长安来就知道了。”

能让崔善为那个官场老狐狸如此信赖又放下戒心的,除了周十三也没别人了。

他抬头看了看远方,微微眯起眼睛:“今年,周十三也该回来述职了吧?”

魏徵颔首:“将近三年,也该回来了。”

李世民看向魏卿:“魏卿前些年一直说周十三这样的年轻人,要多多历练,不让朕予以他更高更重要的职位。那这次,他在外历练了这么多年,总归是可以了吧?”

魏徵啼笑皆非,陛下这话说得他好像是阻拦周十三郎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