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节(2 / 5)
《丰收》。”
周自衡眼睛一亮,一击掌道:“丰收……这个好!”
热情过去之后,他坐下来好好想了想,又觉得办起农业期刊来比办医学期刊可难多了。主要是农户们不识字的多,想要那些有经验的老农们写出一篇文章来,这可要了他们的命了!
“我倒觉得事在人为。”徐清麦放下手中稿子,劝慰道,“实在不行就先把你和你身边人的经验集合起来出个册子也是好的,不一定非要定时发售。”
周自衡打起精神:“你说得对,做了总比不做的好。”
他转头又想到另外一个领域:“我倒是觉得出个手工业的期刊也是可以的,什么造纸、印刷术、冶炼、纺织……各种类型的技术都可以放上去。”
手工业,连同着制造甚至是格物、科学,这个领域可就大了。这期刊做成了肯定很有意思。
“这个好。”徐清麦欣然颔首,他们两人一直致力于提高手工业者的地位,“不如就叫《天工开物》,现成的名字。”
周自衡笑起来:“的确好,可以把这名字抢过来。”
只能先对不起宋应星了。
第二天的时候,徐清麦去上朝,朝会后她与巢明被国子博士孔颖达喊住,询问她期刊的事情,她这才相信医学期刊的确是火出圈了。
孔颖达啊,是不参与朝中纷争,只喜欢修书和钻研学问的孔颖达啊!
孔颖达先是表达了一番对于其中的内容和传递出来的观念的高度赞赏:“此等合刊对于学子而言,却是非常方便的。不用再去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到处搜寻,就如瀚海捞沙一般,未免太过艰难。”
他为国子监这种天下知识和求学圣地居然没有抢先想出这样的主意而感到懊悔和遗憾。
居然让太医寺给抢先了!真是不应该!
孔颖达几乎是在看了目录后第一篇后就立刻决定,国子监也要出这么一本合刊,将大唐成立这么些年以来的锦绣文章以及优秀政论都给出成合刊,对于他向来醉心的教育推广一定极有好处!
徐清麦立刻向他安利期刊的概念:“孔公这想法好,我大唐才子如此多,不如就改成半年出一期,而且接受投稿。”
孔颖达越听越觉得此法可行,甚至激动得一拍大腿:“徐太医的想法真是甚合我意!”
徐清麦默默微笑,深藏功与名。
她为后世小朋友们祈祷了一下,感觉他们要背的诗文会越来越多……
孔颖达面带欣喜:“在下有一事不解。太医寺所出期刊如此厚,那字体却是非常工整整齐,而且十分清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