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民族血泪,正义史诗(下)(为一鹿(12 / 24)

史学家朋友发去邮件:

“尊敬的玛莎教授,欣闻您曾协助过邵博士关于1937年发生在中国金陵的日军大屠杀事件研究。”

“是时,曾有西方代表在日军破城之前成立了一个国际委员会,委员会主席是德国人拉贝,请您帮我在当地寻找他的后人。。。”

大银幕上的张纯如开始了每天写作的生活,偶尔会查看一下邮件和手机,焦急地等待着拉贝后人的消息。

直到邵子平惊喜地通知她,德国方面帮助联系到了拉贝的外孙女,也即现在正坐在台下的厄休拉·拉贝。

更关键的是,厄休拉·拉贝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极其振奋人心的消息!

“我翻译了厄休拉传真来的德语资料,里面有一句话非常关键。”

“拉贝回国后曾被特务扣押,他在家信里说‘保存好我的日记,不要让人发现它’”

张纯如大喜过望,猛得起身带倒了咖啡,顾不上被烫红的手背,第二天就订票飞赴德国。

镜头没有详细地交待她和邵子平在德国拜访厄休拉·拉贝的过程。

而是直接推进了时间线,镜头转到1996年12月12号下午2点30分举办的,纽约的《拉贝日记》面世新闻发布会。

纽约金陵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出面,花费600美元在洲际大饭店租了一个厅,吸引了以华人媒体为主的各国人士采访。

大银幕上,是新闻发布会的真实录像,经过电脑处理、合成,巧妙地融入了电影中。

一组快速剪辑的镜头闪过,《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人报》等各个国家的主流媒体都以头版头条的形式刊载了这条新闻。

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拉贝日记》重见天日,全世界为之轰动!

国内金陵的教授们给张纯如打去电话,鼓励和支持她艰苦卓绝的努力,又提供了更多新收集的历史资料。

洲际酒店的房间内,张纯如打开了录音笔,面前坐着厄休拉·拉贝。

开始探究、也是带着观影者们探究拉贝的结局。

银幕左上角字幕浮现:1938年2月20号。

日寇在金陵的屠杀,从1937年12月13号,持续到1938年的1月上旬。

此刻再出现在屏幕中的拉贝,突然像老了十岁。

他坐在金女大的校长室内,和对面的魏特琳在临别前最后一次聚会。

“明妮。。。”

“叫我华小姐,我喜欢这个名字。”镜头在给到魏特琳,观众又是一阵惊呼。

同再次出现在镜头里的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