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失去联系(‘五四’青年节快乐!)(10 / 12)

结构中,等级森严,上尊下卑,界限分明,不容僭越。官越大权越大,享受待遇就越高,地位就越显赫。

上下级之间不是双向互动运行关系,而是下级完全隶属于上级,一切听命于上级;对下级官员说来,一切只对能决定其个人命运的上级官员负责。

在单一行政化的体制下,不是整体的规则、秩序和法理的统治,而是个人的统治;不是法定程序支配,而是‘长官意志‘支配;不是‘法治‘,而是‘人治‘。

在现代社会,当官仍然有特权,可以获得比别人多的利益,可以得到人们的尊重,还可以有信息获得的高位势。

官本位是一种思想意识、一种价值取向。

作为一种意识和价值取向,是指以官为本、以权为纲,以仕途为个人事业的选择导向,同时又用做官来评判人生价值的大小。

一切为了做官,做官为了一切,有了官位就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连‘祖坟也会冒青烟‘。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官为百业之,唯有走上仕途,才能出人头地。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要摆脱贫困和低贱的社会地位,除了入仕,别无他途。

人们把‘升官‘作为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读书为了做官,做官意味着光宗耀祖。于是乎,“学而优则仕”,“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成了人生两大幸事。

就连商人也不例外。不少商人经商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从政,是为了用钱‘捐官‘、‘买官‘。‘卖官鬻爵‘使官位有着强劲的买方市场。

官本位意识是封建官僚制度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并维护和服务于官僚集权体制。‘范进中举‘后的种种神态,恰是这种观念生动而真实的写照。

官本位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意味着当官就有尊严,有权就有一切。人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社会上形成了以官职大小衡量人的价值、成就、地位。

由此造就一种对权力、官位、官员的崇拜和敬畏。进而导致长官意志、权力至上观念和依附意识及其现象的盛行。

官职可以衡量一切:政治待遇、社会名声、经济收益、工薪多少、住房大小、专车档次。官级不仅影响活人,人死后有没有追悼会、悼词长或短、安葬谁掏钱、安葬在何处,都视官职大小而定。

各种会议,甚至是学术会议或专业会议,行政领导都要头排就座,而且特别讲究领导与会级别、座次安排,以至于会议座次安排是政府会议管理的最大学问,企业中的领导与下属也得看他相当于多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